文明创建

厦门海事法院网络文明评论文章(2022年11月份)

时间 : 2022-11-07 18:11

抵制网络暴力,倡导文明上网

宁德法庭  游蔡墨

 

近日,河南一名结束网课的教师在课后倒在了家里,两天后才被发现,并确认因心梗去世。这不是一起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过劳死事件,而是网络暴力事件。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暴力不可能无人监管、无法可依,但是该起网课网暴事件,正是利用青少年法律意识薄弱,易受蛊惑和教唆的特点,将这一暴力行为直接带进了“象牙塔”,并且频繁发生,性质极其恶劣!始作俑者们在“趣味”的驱使下,根本不需要利益回报,就能因为“好玩儿”而持续不断地做这件事。除了网课领域,办公软件钉钉、腾讯会议等也都是此类网络暴力的重灾区。

针对网暴行为,近年来各方加大了依法整治力度,极大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今年的两高报告强调依法治理网络暴力,彰显了依法保护公民权利的决心;今年初,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重点开展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11月2日,中央网信办又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加大网暴治理力度,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对网络暴力依法从严处置处罚,对首发、多发、煽动发布网暴信息的账号,依法依规采取关闭账号等措施,情节特别严重的,全网禁止注册新账号。

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一方面需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另一方面,也需每个网民保持理性和克制,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共同维护好“精神家园”。对此,作为网民中的一员,我们应当做到:

安全上网,抵制网络有害信息。我们应掌握必备的防护技能,自觉丰富自身的网络安全知识,不随意打开不明网站,不轻易在网上透露个人隐私和重要身份信息,尽量不使用公共电脑处理重要资料,谨防因信息泄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善于思考和分析,认真辨别信息的真伪,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投诉或举报,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争做维护网络安全的践行者。

文明上网,加强网络道德观念。我们应当养成良好上网习惯,提高自身文明修养,不信谣、不传谣,不发布、不转发未经证实的有可能会给社会或他人造成伤害的信息;坚决抵制有害身心健康的文字、图片、影音资料及各类淫秽、低俗信息;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网络道德修养,文明上网、文明发言,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积极树立文明新风,争做文明网民。

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生态良好,真正符合广大网民和群众的利益。“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能仅用来约束个别行为,而应该成为当代社会的基本准则。当代社会,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网上,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越应重视网络空间的文明与秩序,而不能觉得事情发生在网上就不必当真。作为网民,我们应多一些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少一点冲动偏激和轻信盲从,不妄下断言,不随意评论,这既是一种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更是网络时代每位网民都应必备的素养。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广州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地址:厦门湖里区金尚路906号 邮箱:hsfy@xm.gov.cn

版权所有:厦门海事法院 Copyright 2020-2030 www.xmhsf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rd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主办:厦门海事法院  闽ICP备1001246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1324号

触碰左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