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研究

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的时代价值与探索理念

时间 : 2022-04-23 10:53

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的时代价值与探索理念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李越

论文题要

探索与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和思想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已成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新阵线。然而我国法庭的装饰设计相当程度上受到西方法庭设计的影响,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的探索和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作为国家司法权行使的核心处所,法庭装饰是反映中国社会法治生活和法治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是继承中华法系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阵地,必然蕴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独有精神内核,应当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司法审判活动中的载体、实践和示范,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探索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的思路和理念具有关键性指引作用。本文在阐明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的发展现状和时代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提出了探索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的四点理念。全文共计6898字(包括正文和注释)。

主要创新观点

法庭装饰是继承中华法系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司法审判活动中的载体、实践和示范。探索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有利于树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有利于在对外法治交流中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有利于促进全面推进全民守法,有利于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司法工作队伍。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探索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的思路和理念具有关键性指引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集中展现司法为民的决心和作风;坚持将崇法尚德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庭装饰;坚持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创造性吸纳传统法庭装饰元素;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将规范化、标准化与个性化、集约化相结合。

以下正文:

人类社会早期的诉讼审判往往发生于露天场所,如古罗马的《十二表法》明文规定了“双方应于午前到广场或会议厅进行诉讼”,古冰岛则选择在法律石 Lögberg)进行审判,它辛格瓦尔德拉湖附近斜坡上一块平整的火山岩,背后的阿尔曼纳加峭壁就是法官的天然扩音器。然而,随着文明的演进,审判活动逐渐由室外转入室内,伴随这一进程的,是审判专业性和仪式感的不断增强。在室内法庭空间取代太阳与湖泊的,是凝聚着种种思想与文化意义的装饰造物。随着社会制度和司法体系的发展和演变,世界各地的法庭装饰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与特色,承载了对地域司法传统和法治思想的传承和展现,作为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在法庭装饰方面也形成了丰富渊深的文化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已昂然屹立于世界法治文明之林。延循党和国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创业理念,建国之初各地建设的法庭往往选择重功能、轻装饰,确也符合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现实需要。但在经济社会文化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当下,探索与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和思想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已成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新阵线。

一、发展现状: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的探索和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

20世纪初,中国的审判活动逐渐从封建衙门中独立出来,专门的审判法庭开始出现。在物理空间与官衙区隔开来的同时,法庭装饰也与旧式形制进行了笼统切割,原本官衙装饰中传承的法治文化精髓几乎被摒弃一空,取而代之的是随西方法律文明东渐而来的英美法庭装饰。中国近代史意义上的首个新式法庭——1911年开工建设的清末大理院,筹备之时“饬令曾经游学外国之司员周览地势,绘具图式”,“迭经分咨出使各国大臣,将东、西各国大审院最新图式咨送到院,藉供参考”,最终建筑装饰风格完全为西洋式。自清末至民国时期,西方列强对中国法治文化的影响日渐深入,“新式法庭”几与“西式法庭”相等同,中国法庭装饰的西方化可视作是西方对中国一次成功的法治文化输出。

抛开经济社会等外部因素影响,英美法庭装饰本身也确有其可取之处。受其宗教传统和历史文化的影响,英美十分注重在法庭空间中依托装饰设计呈现司法理念和诉讼文化。英美法律界和建筑设计界在打造专属法庭空间上作了较多的探索和积累,并在尊重各地设计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官方指导性的、统一的设计理念和标准。英国英国皇家法院和法庭服务部(HM Courts & Tribunals Service)发布的《法院和法庭设计指南》(Court and tribunal design guide)和《法庭标准和设计指南》(Court standards and design guide)对法庭室内设计的形式、风格、标志、装饰陈设等做了相对细致的指引,作出了类似“法庭建筑的设计应当少一些权力象征元素,多一些正义和平等理念的表达……‘正义天平较之惩罚利剑更适于作为法庭的象征这样文化性的表述。美国总务署(GSA)也颁布了《美国法院设计指南》(U.S. Courts Design Guide)以及配套的《最佳实践指南》(Best Practices Guide),以优质实例为蓝本对法庭的内部设计风格及装饰进行了具象指引。英国最高法院甚至印制了一本《英国最高法院游客指南及大楼导览图》,从参观者和旁听者的视角对法庭内的文化装饰作了解读,如法庭地毯印制的四色花卉代表了最高法院管辖的四个国家等,还设计了专属标志并悬挂于法庭内部。美国部分法庭还在审判席端墙镌刻文字、格言等。这些法庭内的文化装饰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假发、黑袍等元素一起构筑了审判活动的仪式氛围和理念呈现。

建国后,英美法庭装饰风格的影响仍在延续。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司法审判面临着场所不足的窘境,全无精力与财力投诸于法庭设计,探索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更只能是无米之炊。十年文革期间,人民法庭建设又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85年,最高院会同财政部联合下文时还指出,绝大多数人民法庭连办公用房都没有,设备十分简陋、办公条件十分艰苦 。随着社会环境的稳定和经济不断向好发展,我国才逐步开始对审判法庭的设计进行探索和规范,但受限于经济条件和思想认识,更多集中于功能性而非装饰性。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审判台、公诉台、辩护台位置的规定》,首次对法庭基本功能布局进行了规定;1986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建设问题的意见》,对法庭的建筑面积、功能设施作了比较详细的规范,首次对建筑装饰风格作了概括性描述:“审判法庭的建筑形式要实用、庄严、大方,体现审判场所的特点,要同礼堂、影剧院等建筑有明显区别”;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法庭的名称、审判活动区布置和国徽悬挂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国徽系法庭的核心装饰元素并规范了其悬挂方式;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建设部联合颁布《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后又于2010年更新了该标准并沿用至今,该标准就法庭装饰仅规定了“应按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应统一标识”“采用中级装修”。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内部设施技术标准》,对法庭背景墙、审判专用桌椅、审判区地台、审判台牌、审判区与旁听席隔断等内部设施规定了相对详细的技术标准,但仅限于规格、材料、工艺,就设计理念仅规定“对称式设计”,基本未提及有关文化性装饰的内容。至今,就法庭内部的文化性装饰,我国尚无较为统一、具体的规范或指导性意见。各地新建法庭的装饰设计,只能由所在法院自行探索发挥,当然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优质成果,如2001年,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将法槌这一脱胎于传统“惊堂木”的装饰物引入法庭,且兼具维持秩序的功能,产生了极佳的社会影响,并很快推广至全国。但总体而言,各地法院在法庭装饰方面的探索趋于保守,像法槌这样得到普遍接受的创新寥寥无几。缺少新的本土设计,自然只能循旧例延续英美风格。参与法庭设计的室内设计师难以辨明法庭装饰设计发挥空间的边界,受业主影响也倾向于趋同求稳。数十年来,法庭空间整体与过去并无本质改变,对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的探索和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

二、时代价值: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载体、实践和示范

一般对法庭建筑和装饰设计价值的理解,更多停留在对公平、正义等法律价值观的展现和对庄严、神圣、宽容、开明等情绪氛围的营造上,比如联邦最高法院桑德拉·德·奥康纳法官在出席亚利桑那州联邦法庭命名仪式上的讲演中所理解的,“这座建筑……不仅象征着亚利桑那州的广袤风景、充足阳光、蔚蓝天空,更代表了今天我们的司法制度的开放和宽容”。若仅仅满足于此,全世界的审判法庭即使完全按同个模板复刻也并无不可。然而,梁思成先生曾深刻地指出,建筑既然是艺术,那它就必然是有阶级性、有党性的,建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它对物质基础起积极的作用,它也是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作为国家司法权行使的核心处所,当代中国审判法庭室内空间的装饰设计,是反映中国社会法治生活和法治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也是继承中华法系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阵地,必然蕴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独有精神内核,应当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司法审判活动中的载体、实践和示范。这正是探索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的时代价值所在。

(一)探索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有利于树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这些西方错误思潮在我国能够有市场、甚至足以被警惕,植根于近代以来中国在探索法治之路过程中对西方的学习和借鉴,使得部分人难以摆脱对曾经“老师”的崇拜和盲从。我国法庭室内装饰设计受历史影响,同样延续了对西方法庭内饰设计的借鉴。以家具为例,《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内部设施技术标准》规定审判台立面使用的凹凸方块装饰脱胎于英美室内装饰常用的木质漆面护墙板,而这种装饰元素在传统中式家具中是不多见的。

 

1:常见美式家居的护墙板


2:我国法庭常见审判台造型

当然,仅仅因为借鉴了相似的内饰设计就认为我国法庭设计崇洋显然过于上纲上线,自主吸纳全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为己用并无不当。但正如辛亥革命时维新派将剪辫作为破除旧俗和启蒙社会的有力手段一样,探索出有别于、乃至更胜于西方设计的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显然有助于掘除对西方错误思潮的盲信土壤,有利于司法从业者和人民群众树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

(二)探索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有利于在对外法治交流中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要推进对外法治宣传,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中国法治要能讲出自己的故事,才有可能在世界法治文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法治要能讲好自己的故事,才可能让世界了解、接纳、进而信赖中国法治道路。对怎么讲好法治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要讲形象、讲情感,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装饰艺术是讲述法治故事的无声语言。英国最高法院选择对外国游客开放、甚至印制中文版的游客指南,看似有悖于法院的严肃,实则正体现了对法治文明的自信,是对本国法治故事的绝佳宣讲。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是中国法庭和审判活动的门面和形象,寄托着“铁面无私却有情”的中华法治文化和情感内涵。探索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构筑体现中国正面形象和真挚情感的艺术表达,对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必然有所助益。

(三)探索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有利于促进全面推进全民守法

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法治观念的增强和法治精神的弘扬,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好用好各种法治文化阵地,扩大覆盖面和群众参与度。作为司法审判活动的核心处所,遍布中国的数万个审判法庭正是一块不容忽视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特别是在我国各级法院全面铺开在线庭审和庭审直播后,审判法庭的内部装饰已经打破了物理空间的局限,得以在更大范围里传播其文化影响。正如温斯顿·丘吉尔所言,“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所蕴含的法治文化对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提升,是一种凝固却生动的普法,对促进全民尊法、全民守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四)探索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有利于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司法工作队伍

法庭装饰对法治意识的影响不仅及于当事人,更及于经年累月在法庭中工作的司法队伍。高素质的司法工作队伍需要德才兼备。“德”,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作风;“才”,要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丰沛的职业荣誉感才有学习提升的动力。中国有一大批中青年法官在选择职业道路之初,很大程度受到了香港地区法政影视剧中法庭和法官形象的吸引和感召,这足以说明法庭装饰和形象对司法工作者理想信念和职业荣誉的影响力度。中国古代就已充分认识到法庭装饰对司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始建于元代的河南省内乡县官衙为例,公堂门前挂有一副楹联,写道:“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正对着县官的是放在公堂庭院的一块“戒石”,上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时刻提醒县太爷秉公司法,否则天理昭彰。而今法庭中,反而不见了这样对司法工作者道德作风的有力警醒。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能从正反两方面对身处其中的司法工作人员施以正面影响,坚定其理想信念、提升职业荣誉感、防范廉政风险,对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司法工作队伍和推进公正司法的作用不言而喻。

三、探索理念: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相适应、相匹配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成果,在重视艺术性的同时更加要重视其思想性和示范性。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对探索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的思路和理念具有关键性指引作用。

理念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集中展现司法为民的决心和作风

中国每一个法庭的名称之前都冠以“人民”二字,这在世界上是非常少见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也是法庭装饰展示的核心理念。首先,要将法庭权威性和神圣性的来源指向人民。德国、美国的部分法庭会设置十字架、正义女神像等具有宗教意味的装饰,以法权神授的意象营造法庭的威严。中国特色法庭装饰则宜以人民为主题形象,体现人民意志、人民力量和人民期待。其次,要对外集中宣展司法为民的立场决心,对内时刻警示司法人员公正审判。内乡县官衙的楹联和戒石虽内容相似,但其作用却因放置朝向而各有侧重:楹联向外悬挂以安民心,戒石内朝案席以警官员。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等经典箴言警句,是法庭装饰实现宣展和警示功能的理想素材。最后,装饰元素要符合主流审美、善用群众语言。文字、图案在兼顾艺术性的同时,要尽量简明、易懂、经典,避免艰深晦涩、猎奇取巧、脱离群众。

理念二:坚持将崇法尚德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庭装饰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相应地,中国特色法庭装饰中也应当融入对道德的弘扬。早在清代,县衙中便专设“宣化坊”,省、府、州、县各级地方的衙门知县会在每月初一(望)、十五(日)宣讲顺治《六谕》、康熙《圣谕十六条》、雍正《圣谕广训》等圣谕以教化百姓,内容主要是“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无作非为”等道德准则。法庭装饰发挥其作用的基本机制,在于唤醒人们内心对法治精神的认同与期待。民众的法律精神需要道德滋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支持。在法庭装饰中融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元素,以文明、公正、法治等价值引导审判活动,以诚信、友善、和谐等价值引导诉讼主体,有利于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

理念三:坚持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创造性吸纳传统法庭装饰元素

中华法治文明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中华法系在世界五大法系中独树一帜,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智慧。中华法系在法庭装饰方面丰富渊深的文化成果,是探索中国特色审判法庭装饰的思想源泉和素材宝库。西方以正义女神忒弥斯为司法的象征,中国则自秦代便有独角神兽獬豸,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均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礼服;西方以天平彰显司法公正,而中国则有悬于公堂的“明镜高悬”匾和象征公道清明的“海水朝日”图。戒石、楹联、束棒、惊堂木、肃静牌、登闻鼓等陈设布置或警示官员、或塑造威严,兼具装饰性与功能性,较之西方法庭更具丰富度和仪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中国特色法庭装饰在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的同时,更要继承、融入具有本土文化特征装饰元素,吸收、改良传统法庭装饰的设计语言,传承发展明德慎罚、天下无讼思想理念,摒除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文化糟粕,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理念四: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将规范化、标准化与个性化、集约化相结合

我国是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各地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特色分明。不接地气、不计成本的法庭装饰只是空中楼阁,中国特色法庭装饰的设计、推广和落地,必须充分考虑各地区、特别是基层的经济发展和风俗文化情况。一方面,对设计的思想导向和关键性装饰元素要做好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变形走样;另一方面要鼓励各地结合习俗文化和风土气候,发挥专业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创造力,灵活运用材料、创新艺术表达,同时厉行节约,避免在法庭装饰上过度攀比、铺张浪费,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增减配置。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性,鼓励设计业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征集方案,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新建法庭中逐步试点探索,总结成功经验后再加以完善推广。可以借鉴美国做法,在颁布统一性、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以优质实例为蓝本对设计风格及装饰进行参考性、具象性的指引。

大连海事法院 天津海事法院 青岛海事法院 上海海事法院 南京海事法院 武汉海事法院 宁波海事法院 广州海事法院 北海海事法院 海口海事法院

地址:厦门湖里区金尚路906号 邮箱:hsfy@xm.gov.cn

版权所有:厦门海事法院 Copyright 2020-2030 www.xmhsf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rd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主办:厦门海事法院  闽ICP备1001246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1324号

触碰左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