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柳永,人们似乎略有所闻。
在最著名、最杰出的宋词作者中,大家更熟悉的是苏东坡、辛弃疾,二人当然是宋词最高成就者,词作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但柳永作为一代词坛大家、婉约派代表人物也是当之无愧的,柳永对宋词作出的贡献世所公认,对后来众多词人也影响甚大,即使是苏东坡、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词。
毛泽东也钟爱柳词,在二百余首的《乐章集》中圈划柳词多达 35 首,他还亲自手录了柳永的《望海潮》,其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他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
第一次知道柳永这个名字,是在35年前的大学时期,我买的一本《唐宋词选》中录有柳永的 6 首词,作者简介称:柳永,原名柳三变,福建崇安县人。崇安县为今武夷山市的前身,1989年撤县建市,看到家乡出了个词人,心中很是自豪,暑假回家后几经打探却无人知晓,但柳永这个名字从此在我心中挂上了号。
1999 年 12 月,武夷山被评为双“世遗”,这可是一项重大荣誉,尽管目前我国拥有世界遗产多达 50 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二,但自然文化双遗产仅 4 项,据说武夷山能评为文化遗产,朱熹、柳永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武夷山对朱熹的宣传和挖掘已到极致,但对柳永却始终研究甚少,语焉不详。
2010 年 6 月,我曾前往五夫镇一游,看完紫阳楼等众多与朱熹有关的景点后,总感到还缺少点什么,便问镇领导为何不宣传柳永,镇领导称柳永过去曾是五夫人,但其故里茶景村在文革后已划归相邻的上梅乡管辖,因此现在五夫已不是柳永故里了。
近几年柳永渐渐为世人知晓,但上梅乡似乎也并未引以为傲。2015 年 4 月《福州晚报》刊载金永钦的《寻找大词家柳永故里》一文,称柳永故里原名白水,现为茶景,连村名都改了,如今其故里竟无故居、无实物可供游人凭吊。
我不禁纳闷:在全国各地争抢名人之风盛行的今天,连奸臣、太监都很吃香,但五夫、上梅二地互推互让,对柳永均不愿提及,武夷山市对柳永故里也不推介,着实令人诧异。去年借回家探亲之机,专程前往柳永纪念馆拜访,只见大院空旷,门可罗雀,“一代词宗”和“白衣卿相”的匾额下,参观者廖廖无几。
我怀着好奇之心开始关注柳永,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疑惑更多、更重。对于这位一代词宗大家,500 万言的《宋史》竟未提一字,仿佛宋代根本就没有这么个人。搜索百度百科,称柳永生于约公元 984 年或 987 年,卒于约 1053 年,活了近 70 岁,倒不算短命,但两个“约”、一个“或”,却令人困惑不解。柳永生前就很有名气,上至当朝皇上,下至乐工歌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连偏远的西夏国都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怎么连其生卒年份都不明确,再继续追寻下去,更多的谜团涌现出来,柳永除生卒年份不清外,其祖籍地、出生地、埋葬地均说法不一,婚姻情况也不明,而民间传说却非常丰富生动,但大多考无实据,且存在不少谬误,如称柳永不慕功名,专爱写词,又称科考放榜时宋仁宗一句话抹杀了柳永的仕途前程,还称柳永晚景凄凉,客死途中,最后由几个妓女凑钱将其草草埋葬等等,迷雾重重,真假难辨,本文在此也说说柳永其人:
一、柳永的家世:要谈柳永的家世,首先要从其祖籍说起。关于柳永的祖籍,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蒲州河东人,即今山西永济,百度也称其世居河东;也有的说是镇江丹徒人,因其子长期住在丹徒,柳永死后也葬于此,其实柳永的真正祖籍应为福建闽北崇安,即今武夷山市,这是有充分依据的定论。
柳永的祖父柳崇,是崇安名士,一生铮骨,不愿做官,6 个儿子也皆有出息,大儿子柳宜就是柳永之父,曾为南唐监察御史,也是为人耿直,在李煜面前敢于谏言,南唐降宋后贬为县令,一干就是 15 年,后上书时任宰相吕蒙才被破格升为全州通判,诉讼事务也是其职责之一。柳宜有四女三子,长子柳三复,次子柳三接,排行第七的柳三变,后改名柳永,三个儿子虽俱有文采,但在品格风骨上与祖父、父亲相比,就有较大的反差。
柳永的出生地史无明确记载,有的说是山东任城,也有的说是费县,即其父在山东任县令时所生,3 岁时随叔回到崇安,与祖母一同生活,童年在武夷山度过,10 岁左右才回到父亲身边,14 岁作《题中峰寺》,中峰就位于武夷山市上梅乡,17 岁作歌颂武夷山风景的《六六真游洞》,这些也许就是其在武夷山留下的少许印记了。
武夷山的柳永纪念馆对柳永的家世还有另外一种版本,称柳崇曾任沙县丞,后辞官归田,隐居在建阳县崇安场五夫里白水乡,遂成当地望族;又称柳永少年时准备入京赶考,因母病逝父亲继弦,柳永兄弟在家守孝耽误了科考,后娶家乡女子为妻,一直到 30 岁时才离开家乡进京赶考。
二、柳永的仕途:柳永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但其仕途并不平坦,年轻时因迷恋湖光山色、都市繁华而寓居苏杭扬州一带,流连于听歌唱曲的欢场,后作广为传诵的《望海潮》而名声鹊起,但隋唐以来要想博取功名都要通过科举考试,柳永虽写得一手好词,但在考场上却屡试不中,四次落榜,最后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雨霖铃》,告别情人,愤而离京,由水路南下,再入欢场以填词为生。
宋代妓女一般都是卖艺歌伎,柳永精通音律,作品深受她们欢迎,多许重金相求,一时炙手可热。虽然自称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其实柳永并没有其祖父那么清高,对利禄功名还是很在意的,他甚至还找过宰相晏殊,并以二人同好作词为由拉关系,被晏讥讽后羞愧而退。
看来正是早年混迹妓院、专写艳词靡曲的经历,使柳永在官场、文坛均声名不佳,以致民间传说宋仁宗一句“何用浮名,且去填词”,将其从榜上拿下,实际上柳永后来考上进士,还要感谢宋仁宗。
《海峡都市报》记者郭大路的《柳永纪事本末》一文称,公元 1022 年,年幼登基的宋仁宗亲政时特开恩科,极为罕见地放宽尺度、增加名额,就在这一年柳永与柳三接同时考中进士,其实他成绩一般,只是勉强及格罢了。入仕初期柳永也还算得宠,待在皇帝身边,宋仁宗在宴会时常点其曲,柳永也爱为宋仁宗作词祝寿,据说宋人第一个写词祝寿的就是柳永,这也印证了他的品格为人,但伴君如伴虎,柳永也因作寿词用语不当而得罪了皇帝,外放地方16 年,辗转多地,还曾在泗州任过判官一职,后升至屯田员外郎,故人称柳屯田。
三、柳永的家庭:柳永虽是一个“官二代”,但其父最后只做到八品,又为官清廉,家景应属一般。柳永何时结婚,妻子何人,均无史料记载,后人只能从其词作窥知一二,但夫妻关系可能并不融洽,而且先后娶过几任,估计与柳永沉迷欢场、放浪形骸有关,其实宋代的妓女类似于卖艺歌女,并非娼妓,反而要花钱向柳永买词,但丈夫常常不回家,此事搁在哪个女人身上都无法忍受。
公元 1002 年,柳永干脆抛下妻子,离家出走,流寓在苏杭一带达三年之久,等柳永回来时妻子已病入膏肓。有好事者还考证说,柳永除了正妻外,在外还有小三,而且不止一人,看来柳永的私生活还是比较复杂的。柳永子女的具体情况也不详,但据《建宁府志》记载,柳永有一个儿子叫柳涗,久居镇江,后中进士,为官至大理寺丞,即最高法院院长的助手之类。
民间传说柳永晚年贫困潦倒,无人送终,最后是由妓女们凑钱将其埋葬,这肯定是无稽之谈,其子身为政府官员不葬亡父乃大不孝,在北宋是会被人弹劾法办的。
据镇江县志记载,柳永病死于汴京,由其子柳涗送终,20 年后柳涗任职镇江时移葬北固山麓,由此可以否定妓女送葬说和柳永葬于枣阳、襄阳、仪真等讹传。武夷山市柳永纪念馆的后院立有一石,上刻《柳永墓冢抔土还乡记》,称柳永仙冢抔土从镇江北固山移至武夷山,也说明了这一点。
四、柳永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始于中晚唐,但内容贫乏,题材狭隘。宋初的词主要是文人的雅好,但多为小令,篇幅短小,表现力差,不成气候。
柳永不仅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作家,一曲“杨柳岸晓风残月”,令人叹服,婉约一派,即由此起,更为重要的是,柳永是对宋词的形式和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创新的第一人,是宋词蓬勃发展的开路先锋和奠基者,宋词能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称于世,柳永居功至伟。他精通音律民乐,大量运用慢词,首次自创长调,善用俚词俗语,不仅大大增强了词体容量,而且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并突破文人雅词格局,使之走向通俗化、大众化、主流化。
李清照的重要文学评论《论词》对柳永作了高度评价,称“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并认为晏殊、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曾巩、贺铸、秦观、黄庭坚等人在音律、技巧上均不及柳永。这么高的评价与当时婉约派占据词坛主流的大环境有关,北宋中后期,学苏词的人还甚少,而学柳词者居多,直到南宋辛弃疾时,豪放派才在词坛占据了统治地位。
我也喜欢宋词,但偏好豪放派,在我最喜欢的 10 首宋词中,苏词、辛词占了大多数,没有柳词的一席之地,这不仅是其只适合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那么简单,柳词的题材一般写都市繁华、妓女生活、离愁别恨,思想性不强,格调不高,有轻薄浮艳、颓废庸俗的毛病,这是柳词的历史地位低于苏、辛的主要原因,但从柳宜的全州通判、柳永的泗州判官、柳涗的大理寺丞这一点看,柳家祖孙三代与我们这一行还真有些缘份呢!
地址:厦门湖里区金尚路906号 邮箱:hsfy@xm.gov.cn
版权所有:厦门海事法院 Copyright 2020-2030 www.xmhsf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rd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主办:厦门海事法院 闽ICP备1001246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1324号